“家庭医生式服务.北京论坛”高端对话可圈可点――“家庭医生式服务.北京论坛” 高端对话记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8  浏览次数:128
  

        5月30日上午8:30,“家庭医生式服务.北京论坛”高端对话的现场座无虚席,200多名代表们早早进入了会场。衬托紫红色平绒幕布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北京论坛”高端对话横幅和中型绿底的会议内容背板,使会场凸显隆重的氛围;主席台搬到了台下,与代表们的距离很近,并处于同一平面高度,茶几上的鲜花发散着温馨,代表们在会前纷纷留影。担任高端对话主持人的是卫生部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二处处长石光和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处处长许峻峰;3名高端对话嘉宾由原卫生部妇社司司长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李长明 、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梁鸿、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全科医生韩铮铮组成。

 

        围绕我国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现状与守门人功能的发挥问题。儒雅的长明老司长首先发言。他说我觉得今天的论坛,大家是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北京全市推广,政府出了文件,提出要求,这在全国是第一家。峻峰同志是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处处长,正是主管这件事情的。所以待会的对话当中,大家可以就北京市这方面政策设计的初衷,下一步工作的实施、面临的困难问题等,与他讨论。我觉得家庭医生服务是我们的理想模式,是个方向,总要有人要迈出这一步,尽管上海、成都、郑州、武汉、深圳、天津等很多地方,大家都在探索,但北京是在全市范围内提出这样一个服务的模式,往这方面进行探索,而且政府的主动性很高。我欣赏这个“式”字,“式”字说明是一种探索,说明我们的家庭医生服务是一种初级阶段,而并不是要求我们马上达到理想境界。我们的社区医生服务,比国外晚了半个世纪,而且我们现在毕竟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来讲,政府的财政正处于从一个经济型的财政转化为一个公共服务财政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到位。比如说我们对卫生的投入,SARS以后才逐渐增多,现在占GDP的大概5%左右,和发达国家没法比,在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没有站在最前面,何况钱花得还要有效益,有的地方花了钱未必有效益。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的很多工作都还在打基础的一个过程中,有这个“式”字和没有这个“式”字不一样。对老百姓,要宣传社区卫生服务,要改变我们的服务,要主动,但是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本身的期待,我觉得期望值不能够一下给的太高,我们的人力不够,我们的素质不够,而老百姓的理解和我们的理解不同……北京这次提出一个有限目标,叫做两个“早”,一个是“健康情况早知道”,一个是“健康信息早了解”;两个“我”字,一个是分类服务我主动,贴心服务我上门;还有一个优惠,那就是对于慢性病患者在用药方面,29种药物,给予一定的优惠。现在给家庭医生服务提出一个有限的目标,走这一步,我觉得非常重要。家庭医生式的服务,绝对不是私人保健医生服务,我们现在做不到,经济水平也达不到,这点应该给群众讲明白。我非常赞赏北京市带了这个头儿,迈出改革的第一步,但是改革也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目标,可以提出来,在全面推进当中,把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人群的家庭作为我们的重点,如果这些人在我们实行主动服务、家庭式医生服务中得到了好处,家庭医生式服务往前走了一步,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

 

        主持人-许峻峰处长:目前签约的情况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基本上还是老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的积极性较高。

 

        作为主持人-石光处长: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也在思考,因为这确实是医改的切入点。为什么呢?因为这次医改当中提出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9个字都在家庭医生式服务中有所体现。因为北京市在社区卫生服务当中,已经走在了前头,特别在硬件的投入方面,过去几年做得很好,包括基本药物零差率,北京07年就开始做了。在强基层之后,一定要转机制,家庭医生式服务,恰恰是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据我所了解,像上海的签约医生团队,还有浙江、武汉,大家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大家一定要找准问题。比如刚才,我觉得许处长说的那个问题就很重要,为什么说签约率不重要呢?很重要,因为政府关心这个事,但是签约率这个指标重要吗,未必。因为你没宣传到位,老百姓怎么签约。我觉得知晓率是很重要的,但是签约率可不可以用系统管理率代替,就是一旦签约后,你要给被签约者提供持续的、规范的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北京市已经做过的、那么多好的探索的基础上,再往前稍稍进一步,这在经济学上叫边际改进。

 

        台下嘉宾-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医政处副处长王和天“就守门人”的功能,“守门人”概念,提出要筛选,要分类。第一是管理,第二是分类,第三是选择,第四是引导;家庭医生式服务中要结合治未病,未病先防,主要是预防医学理念,叫上工治未病,就是最好的医生才能做到的。

 

         针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形式和方法。台下嘉宾-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李宁燕谈到:西城区从2010年9月份开始试点做这项工作,整体在方案的设计、团队的配置、宣传和积极签约,还有政策激励方面做了些尝试。目前有几个方面还是有些困惑。比如,现在正在和医保制定一些家庭医生医保预付包干制管理,可能是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采取按病种包干,另一种途径是按人群包干。这个政策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困惑的是我们卫生非常积极,可是与医保部门协调起来非常困难。如何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我们团队中来实施这个医保预付费制度,真正的实现社区首诊、预约转诊和建立分级有效的就医格局,医保应该在这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第二个困惑,就是我们现在的社区医生的“含金量”还比较低,我们现在的医护防团队,承担着大量的社会事务性工作,这样把我们医生的时间都分摊到这些纷杂的事务中。前期我们在英国进行了全科医师模式的学习,发现他们每一个全科医师的诊所,都有大量的医疗社会工作者,西城区今年也想做一些尝试和探索,引进医疗社会工作者加入我们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另外我们如何进行团队的激励?我们现在全区有两种激励方式的作法,一个是在整体的绩效工资中,每个机构按照每人预留出一万元,对整个的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我们拿出公共卫生服务每人5元钱作为整个项目的绩效考核。这些都是国家应当给的,我们是在自己的盘子摘出这点钱,但是对我们全科医生额外的工作,政府没有奖励。

 

        李长明发言:我觉得刚才几个人的发言当中,有几个亮点:一个是刚才说的我们家庭医生式服务本身这个团队,我注意到北京市提出团队服务,其他几个地区大体也都是这样,一个全科医师,一个护士,一个做公益工作的,大家组成的团队。这个团队管600户、800户,多的甚至是1000户等等,初期是这样。刚才李宁燕主任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咱们这个团队当中,应该有社区社工。国外大学里有社工系,在我们国家这是一个缺项。所以我觉得家庭医生式服务,不仅仅是考核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还考核我们政府能不能够把这几个部门协调起来,政策上取得突破。

 

 

        家庭医生式服务和社区医生服务团队有什么区别?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是什么?发言3来自山东大学校医院:我们也在从事社区卫生工作,这一次看了这个家庭医生式服务北京论坛,非常感兴趣。家庭医生式服务和社区医生服务团队有什么区别,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我们和老百姓、和居民签约,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是什么?会不会让老百姓感到这种签约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而感到失望?

 

        主持人:先由我们的台上嘉宾梁鸿教授结合介绍国外的情况,用3分钟,同时回答代表的问题。然后大家再发言,一共给5个发言提问的机会。

 

        梁鸿教授:有三个差别一定要搞明白。 第一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是自下而上发展,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是自上而下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第二国外强调在两级中心架构上的家庭医生服务,我们现在很多都是在三级网络基础上来思考家庭医生服务;第三国外都是以基本医疗为主,而我们是在两个网底的基础上推进。守门人制度是我们的方向,但是确立这个方向,首先要建立社区首诊,怎么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是我们今天最为核心的问题。怎么能够有价值的服务呢?外国人讲家庭医生怎么干得好,老百姓怎么能满意,他必须要做到几点:第一,一定要一对一服务。你的健康我负责,你的事情我负责,职责明确,才能够最后走向守门人,才能做到社区首诊。第二,一定是有限服务人口。阿猫、阿狗通通找我,我哪里认得呢?所以他说,阿狗不要找我,阿猫通通找我,我就认这几个阿猫,所以有限服务人口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他一定强调的是综合性、连续性服务,而且一定是以基本医疗为主。第四,我们一定是要家庭式服务,这个家庭式服务就是预约式服务,最后,他一定要属地化,如果没有属地化,他的价值交换就得不到。现在我们的激励机制何在?我们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说我要为所有的人服务,只有两种人能把这活干好,一类是傻瓜,一类是雷锋。(全场鼓掌)

 

        刚才有一位同志提的问题非常好,那就是我们要借鉴外国人的经验。我们最后要明白,这个家庭医生式服务跟我们过去的全科服务团队,它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家庭医生是一个生命体,我们全科服务团队是共同生命体。家庭医生只有一个理念,全科服务团队强调的是共同理念。因为有这样一个本质性的区别,所以他们在以下方面就表现出差异性。一是服务人群和对象。我们全科服务团队是有限人口当中的无限人口,你说我到底锁定了哪些人,统统没锁定。而家庭医生是无限人口当中的有限人口,我就锁定这500户,500户以外统统跟我没关系,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二是有价值的服务;三是连续性、综合性和具体性。什么意思呢?全科服务团队也实行了全程式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是分段式管理,就是第一个完成第一道程序,第二道程序,第三道程序等构成了全程管理,所以谁先上门去量血压,谁跟他去治疗,这叫分段式管理,是全科服务团队。而家庭式医生,是一杆子服务到底,全部都是我的工作。四是群体化与个体化的差异。我们的家庭医生,全科服务团队是按照分类集中、分工结合的方式提供的,而我们的家庭医生,它完全是强调个性化的管理,他应该走到家庭,你的家庭到底是什么问题,你吸烟的,我就要跟你讲吸烟有害健康,人家那个不吸烟的,你也跑去吸烟有害健康,那管什么用啊。五是家庭医生要社区首诊,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谐不和谐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长期稳定。通过有价值的服务,让你来信任我。六是他的伙伴关系。家庭医生是一对一的伙伴关系,而我们全科服务团队是多对多的伙伴关系,所以他的伙伴关系是不一样的。最后,他的职能和利益是不一样的。我们家庭医生是明细化,因为这就几个人,吃饭就靠你们几个人,全科团队是很模糊的,因为谁做好,谁做不好,这讲不清楚。

 

        主持人石光处长:我觉得核心的东西梁教授已经总结了,我们的家庭医生团队,有别于过去那种团组式的服务,更多的提供的是有价值的服务,而且将来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关于全科医生的质量与配套政策措施。代表发言4(武汉市武昌大学全科医生樊福成):梁教授,我想提问一下关于全科医生的质量与配套政策措施。我谈到的问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全科医生,一个是政府。我想问一下咱们北京,全科医生的数量、来源、具有什么样的资质和专业技能、人事制度、薪金待遇、职称晋升、职业规划。

 

         主持人:您这一个问题可以变成20个问题。

 

        代表发言4:但是这都是全科医生应该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你是要问梁教授,还是问北京市卫生局?

 

        代表发言4:再一个就是政府部门,我觉得今天咱们开会,不应该是只有卫生部门的领导参与,应该有人事、财政部门的领导参与。

 

        主持人:你只能说到这儿了,对不起。

 

        关于建立新型医患关系。新型医患关系怎么来建立?我们先请一个互动嘉宾,请顾湲教授我国全科医学的开山鼻祖发言。

 

        顾湲教授:我没做任何准备,因为没有人给我布置家庭作业,所以很抱歉。我就说点体会。我觉得家庭医生式服务,现在可以找出无数的缺陷,这是真的,但是,它是达到未来的签约服务、合同式服务的一个过程、一个台阶,大家要往这个方向走,老百姓也需要有这方面的认知。实际上家庭医生式服务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他是一种负责式的服务和合作式的服务。所以我认为要通过这种负责式和合作式的管理,真正把我们的医生变成家庭医生,然后让我们的病人都知道这里有他最值得信赖的医生,是他们家的一份子,这就行了。

 

        石光主持人:大家说顾老师讲得好不好,好!我发现,现在讨论渐入佳境,主要是我主持得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激发起大家的智慧,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医生到底是怎么来提供服务,特别是我们怎么跟家庭、跟社会建立合作关系,刚才顾老师已经说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家庭医生是所有医生都可以变成家庭医生,因为他是为家人服务的医生,而且这种关系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他跟团队要合作,他跟家庭要合作,跟社会各界也要合作。

 

        责任医生管理慢病压力大问题。代表发言5:我是来自吉林省最基层的一名家庭医生,我所面临的困惑是现在我们责任医生管理慢病,要求一年4次,但是今年又要求4次面对面。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一个社区医生担负着多大面积的人群,这个事我觉得做不到。如果说做到的话,那就是假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我觉得现在什么工作都由社区医生来承担,社区医生真是万能的,把精神病重症的也推给社区医生,4次随访,他们来一次领药,我们下面的诊室就打得一团糟,就是这样。所以我觉得社区医生不应该太万能了,给你培训几天,去吧,精神病随访,一年4次。我觉得这个事我们真的困惑,不知道怎么解决。

 

        梁鸿教授:我可以回答她这个问题,刚才这位代表提的这个问题,恰恰就印证了我们今天要建立家庭医生制度非常重要。最后应该赶紧把这个“式”给拿掉,因为这没有意义,否则我们搞不好。你说的困惑,就说明我们现在迫切需要推进。

 

        顾湲教授发言:我想提醒咱们两位决策者,你们是主持人,但是实际上你们是决策者。建立新型医患关系,第一条就要让社区医生发自内心地想去建立这种关系,而不是说我命令你建立这种关系,命令是行不通的。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就像一个非常小的值钱的钻石,戒指上的这颗钻石,非常值钱,一旦他签了约,他又看重这个钻石,你千万把这个钻石弄牢了,不要随便就掉了,掉了以后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所以咱们不要说大话,我们如果签约做不到2次的,就不要说上门,为什么一定要上门,必要的时候我一定上门,不必要的时候我一定不上门,医生有这个积极性,医生有这个能力来判断到底该不该去,为什么要我们政府来给他规定去不去呢,我就想说这个。

 

       发言7插话(北京丰台区方庄吴浩)“上门服务我主动”的“我”指的是社区医务人员;需不需要上门,何时上门是由医生分类认定的。

 

        主持人:顾教授,你太有才了,你把医患关系比作钻石,这是最核心的。所以我们将来的政策也要更多听取医生和医务人员的意见,特别是社区卫生管理干部的意见。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最大的一个体会。代表发言8:我是来自上海长宁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的赵晓鸣。我参加这次会的最大的一个体会是,我们现在的家庭医生必须掌握一个核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我们都要在大前提的情况下从实际出发。我刚才在来会场的路上,汽车里广播在宣传北京家庭医生式服务,说为了吸引北京居民,在基本医疗上采取两个举措,一个是用药上,一个是在医保的自费部分的优惠上来引导老百姓信任我们的家庭医生,我感到这个也是从实际出发,因为老百姓最大的感受就是从基本医疗上得到感受。我还有两个体会,第一个体会是搞家庭医生式必须的条件,就是要有大医院医疗技术支撑,第二个必备条件,就是信息化建设。

 

        主持人:上海赵主任确实讲得非常好,我觉得赵主任给大家最重要的启发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万事开头难,先做那些最难的,或者说是依从性最好的,贫困家庭对社区依存性最好,所以就从这儿做,这才是我们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觉得非常好。

 

        代表发言9:刚才从有些代表提的问题,在我工作过程中也遇到过,现在社区里面承担的任务是越来越多,甚至听说现在有一些卫生监督方面的任务,也要下沉到社区里。

 

        薛海宁(北京市医改办处长):主持人这个问题问得我还真答不了。但可以说一点自己的体会。我现在在北京市的医改办,医改办的职能是综合协调,包括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参加这个会,了解基层具体的一些想法,下一步再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做具体工作的时候,可以避免出现刚才大家所说的不实事求是。从我个人的角度,确实是来学习的。参加家庭医生式服务这个论坛,我非常同意刚才梁教授说的,我们目前实际上就是一种服务模式的转变,昨天梁万年主任也说了,我们现在定的是一种服务模式的转变,但是真正要推行这项工作,我感觉最终还是要走向家庭医生制度。

 

        关于引导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就医。台上嘉宾韩铮铮主任:关于引导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就医,首先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假设现在先把我们的医保制度做一个调整,我们和大型综合医院的用药目录如果完全一致,我相信再有两到三成的病人会选择社区就诊。在用药目录的放开上,前段时间有机会跟丁向阳副市长有一个直接座谈,当时很多人也提到了这样一个想法,我觉得丁市长挺坚决的,说这个目录医保部门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当做一个头等大事去落实。这是一个在政策方面的引导,作为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说,我们就应该如何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这种服务,如果我们做到了,这是最好的一个吸引病人留在社区、留在基层的最有效的方法。

 

        北大校医院代表发言:还有一个,关于家庭医生式服务我特别同意顾老师的意见。家庭医生式服务绝对不是单纯上门服务,我们北大是有选择性上门服务的,只是对于院士,对于行动不方便的卧床老人,而且这个服务是我们来主导时间,不是说病人让我什么时候去,我就什么时候去。我觉得这个引导很重要,要不然老百姓就以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就是背着药箱到病人家去,这是一种误导。我也希望在媒体上再做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宣传。

 

        全科医生的培养问题。代表发言11:我是来自沈阳市和平区社管中心,我在最基层,我有几点困惑,就是家庭医生式服务,首先这是一个目标性的引导,非常好。全科医生的培养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专科医生培养全科医生;第二是各级政府卫生等部门的政策性引导;第三是我们医生亲临实践的引导。怎么培养?我有个想法,能不能用北京、上海做得非常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经验,在全国培养各地区的全科医生的理念,去实际的引导他。

 

        梁鸿教授(又站起来回答):事实上全科医生的培养,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问题一直是反复循环探讨的。但是国外为什么没有将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呢?这是因为国外的家庭医生,他是自下而上的,首先是从医院里派生出来的,事实上就是,大医院的医生开始走出来,提供服务。但是在这个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就发现了有另类的需求。这些人他不单是要看病,他还要你进行健康教育,所以咨询是非常的重要,外国人不做我们这种预防保健,他就做咨询,这个咨询其实就是健康教育,所以它的说法跟我们不一样。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就发现,要做好一个合格的家庭医生,他跟我们过去的专科训练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全科医生。另外,家庭医生还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绿色转诊能力,所以要有制度给他支撑,有这样一个协同服务的机制,只要他有问题,他都能帮他解决,这就很重要。

 

        关于编制的问题。主持人:我先给李司长两分钟时间,刚才大家提到了编制的问题,您在位主持工作的时候,就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至今仍是问题?

 

        李长明老司长:当初90年代,人们连社区卫生服务是什么都不知道。等我们宣传大医院分科越来越细,老百姓得不到便捷、经济、人性化的服务,所以我们走了社区卫生服务这条道路。等领导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就开始要编制,什么叫编制,编制是中国的特有名词,有了编制财政就给你钱,你的人员工资就定在财政账上了。大家知道财政部那点钱好要吗,他要按全国最低的水平给你,但是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所以当初的编制绝对是不够的,这是博弈的结果。我们的政策环境不要理想化,非此即彼,不到这个条件我什么也不干,那你什么改革都做不了。政府也在改革,谁在推动政府改革,是人民、是老百姓;是通过实践,甚至包括牺牲来“教育”政府,争取政策。所以我觉得,今天讨论,梁教授讲得很好,但是如果说我们不要这个过程,要不就是家庭医生制度,要不还回到原地,“是家庭医生式服务”不好,把“式”字摘掉,我跟你讲,那永远不能前进。总要有个过程,不能忽略过程。与其望洋兴叹,不如脚踏实地的搭桥铺路。  

 

        主持人:长明老司长这番话确实是谆谆教导,他确实是一步一步看着走过来的,所以这才是一个踏实、务实的办法。就是我们怎么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再往前挪半步也好。下面我点一个名,我国最著名的健康教育专家,钮文异教授也在这儿,你最好用一个顺口溜把今天上午给总结一下,大家鼓掌。

 

        钮教授:其实我昨天参会时已经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有一个小的总结(藏头诗):“家中有人体不安,庭院护理利病患。医疗综合连续化,生活照料更方便。式样适宜需推广,服装漂亮应外穿。务必重视人为本,好把经验全国传。”

 

        刚才我又听了梁鸿教授的话,我总结了您的8点为“无限人口有限干,价值服务是关键。综合连续全程做,个性管理可口饭。社区首诊应试点,建立关系成伙伴。责任明确分工细,竞争效率可高攀。”

 

        主持人:我看今天的会不用总结了,钮教授就总结了今天的会,我建议您把这个留下来,给我们大会秘书组。大家鼓掌吧。再给梁教授3分钟,这叫异彩纷呈,要不怎么把这个会推向高潮啊。我希望是11点半结束,把剩下的时间都给梁教授,大家同意吗。(同意!!)

 

        梁鸿教授:我是要补充发言几句,我觉得怎么说着说着就有一点把我的意思给误解了。我说的就是我们要讨论把“式”拿掉。为什么要把“式”拿掉呢?因为只讲“式”,政府没压力,高兴得不得了,尽给下面派活了。所以我要说“制”,就是说这个事情首先是政府的,要开发各方、动员各方、协调各方。像医保政策的倾斜,先给搞定了,把财政的特殊津贴拿过来了一样。这些东西你不想,你老是想着要“家庭医生式服务”,那我们岂不又要做得累死了?!正如过去我讲的,到底是把我们当人才还是当苦力?或者老是我们自己在不断地要求自己?!

 

        刚才石光说雷锋,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一直都在学雷锋。所以第一阶段是感动、感动、再感动。但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的领导,一定要从制度的层面去设计这个家庭医生,我的意思就是这个。我不是说“家庭医生式服务”不好,我们不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深化和工作方式的深化,突出靠我们家庭医生“式”的服务。我们最终要从政府层面推进,因为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我们的政府在整体设计的时候,一定是要考虑明白,不能像过去那样,单条腿让我们走路,其实我们已经跑得够远了。所以今天大家会觉得好像做得很累。这就是我提的一个建议。

 

        石光主持人:今天我觉得这个会大家讨论得非常好,因为在座的都把社区卫生服务当做咱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这是我们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我想我们这个事业一定能成功。这是第一个感想。今天作为主持人,我也没跟“副主持人”商量,我就先总结一下。家庭医生式服务,讲我们服务的理念、服务模式的改变,要抓住几点。一是我们一定要建立长期的、稳定的、跟患者居民家庭的那种相互信赖的关系,这是我们的出发点。然后实现让病人、让家庭对我们的服务满意。用梁教授的话说,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如医改方案说的,最后要实现患者满意,老百姓满意,这是我们的出发点。有了这样的一个出发点,下面的问题是怎么来完善政策的问题。包括激励机制、支付制度、财政投入,职称及编制等,我们的政策不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就像长明老司长说的,我们的今天的政策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包括大家的贡献,包括大家的批评。通过上午的互动讨论,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在座的实践精英,都贡献出智慧,我非常希望我们大会秘书处能够把今天大会的发言写一个很好的报告。

 

        现在,我要把最后一分钟交给我的“助手”许峻峰处长。

 

        许峻峰处长:谢谢各位。因为有了各位的支持,所以今天上午我才能在这儿坐下来。我想了想,石光处长已经总结得很全了,给我留的内容也不多了,我想还有一个内容吧!那就是非常感谢各位与会者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感谢三位嘉宾!谢谢长明老司长,谢谢梁鸿教授,谢谢韩铮铮主任。同时我作为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的代表,我也非常感谢与会的各位同仁,为进一步促进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建言献策!我坚信,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在这个大会后,会做得更好。作为主持人,我代表我和石光再次谢谢各位的光临!

 

        无疑这是一场别有生面的高端对话!!

 
[ 协会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领导  |  协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协会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